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河东旧址

有了苏河岸线贯通,有了沿河健身步道,还要有更富历史人文特色的景观建设。在中山公园“后门”,万航渡路以北,这片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仿佛一座半岛。苏州河华政段沿线近1公里,被称为长宁苏州河城市项链十颗“珍珠”中最璀璨的一颗。

按照申城“一江一河”重点区域深度开发要求,苏州河华政段滨水景观提升工程首期完工,点亮了“苏河明珠”。河东到河西,拆旧又修旧,这座拥有1870年代老建筑群的大学校园,捧出一条师生与市民共享的沿岸景观带,完全投入苏河湾的怀抱。

【一览约翰式中国高等学府建筑群】

华东政法大学成立于1952年,但其校内现有建筑早在1870年代起投入使用。溯及前身,华政在圣约翰大学旧址上,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等合并组建而来。

1879年圣约翰书院成立,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邹韬奋、吴肇光、孙学悟、林语堂、张爱玲、贝聿铭等知名校友都从这里走出。

至1952年,在全国院系大调整中,学校各系被拆分并入沪上多所高校,其中政治系并入当时的华东政法学院。这处约大老校园里,建筑中西合璧、风格独特,被称为“约翰式中国高等学府建筑群”。2019年,华政长宁校区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多栋经典风格的建筑,除图书馆外,均为文保建筑。

在实现滨河步道贯通基础上,今年起,华政校园整体风貌作为苏州河沿线景观的一部分,正着力打造“思孟园”“格致园”“倚竹院”“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文化廊”“法剧场”“银杏院”和“海棠园”10个景观节点,以沿岸的慢行绿道为连线加以串联,让这所政法名校的校园空间成为苏河之畔多元开放共享和追寻红色印迹的公共空间,进一步服务社会公众。

目前,华政段滨河空间“一带十点”中,“思孟园”“格致园”两个节点在6月底前完工。考虑到当下疫情防控形势,以及暑期校园防疫和安全管理,正在细化开放方案的时间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全部“一带十点”,计划于9月底前完工并适时开放。

东风楼修缮项目

【从河西到河东老楼修旧如旧】

新风景线的背后,少不了各种付出。“彰显历史建筑风貌,优化滨河景观品质;挖掘校园人文元素,激活滨河公共空间。”华东政法大学后勤保障部门透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拆除、梳理、美化等手法,增加绿化面积,实现空间净化,确保视线通透,让苏河历史建筑的人文风貌尽收眼底。

韬奋楼修缮项目

作为“一江一河”重点区域深度开发的重要组成,华政长宁校区开放出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追求宜居安居的民众。同时,校区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在满足师生生活功能上,今年上半年完成了车库、浴室等拟拆除建筑物的拆除工作,为区政府后续施工提供有利条件。此外,学校启动热水淋浴设备采购,已完成河东学生宿舍淋浴设备安装、改造100套。

小白楼修缮项目

另一方面,文保群楼,修旧如旧。据了解,华政力争分3个批次,完成长宁校区文保建筑的高标准修缮工作。同时结合教育教学安排,也对非文保的其他既有建筑适时实施维修工作。还将绿化改造升级工程与既有建筑修缮进度相衔接,同样力争分3批次完成,让老校永葆青春、焕发活力。

六三楼修缮项目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滨水景观施工中,运用了缓坡草坪形成自然坡地景观,搭配精致“花镜”,塑造出堤外有绿、堤内有花的景观,通过增植海棠、银杏等色叶乔木,丰富四季景色。而在夜间,结合华政校园历史建筑的独特风貌,营造出优雅别致、宁静古朴的夜景灯光氛围,提升了苏河沿线的夜色品质,也为市民提供了别样体验。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海沙尔

本文效果图、照片来源:华东政法大学等;海沙尔 摄

来源:作者:徐瑞哲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