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建筑风格

关于建筑的“帝国式”风格解析,多数文献往往只言片语、极简略过。而百科的权威解释也仅寥寥数语,将之定义为“拿破仑帝国的代表建筑风格,其作用为颂扬对外战争的胜利”。具体指出其兴起于法国拿破仑时代,以建筑艺术为代表,主要特征是追求艺术形式的纪念性、宏伟性、严整性和序列性,“雄伟”和“壮丽”是其不懈追求的审美表达。

帝国式风格的元素

既然是某一时期的代表风格,但翻遍主流文献,举出的代表性例证普遍不超过3处:分别为巴黎戴高乐广场上的凯旋门(1806年)巴黎旺多姆广场及凯旋柱(1810年),以及巴黎现圣玛德莲教堂原址处的军功庙(1799年)。如果真是这样,这种风格应该是个例,在建筑史上仅为惊鸿一瞥。

左为罗马提图斯凯旋门(82年),右为巴黎雄狮凯旋门(1806年)

左为罗马图拉真记功柱(107年),右为巴黎旺多姆广场凯旋柱(1810年)

巴黎军功庙,现为圣玛德莲教堂

先上以上3处的建筑实物图,我们可以发现巴黎的凯旋门、凯旋柱均借鉴了古罗马时期的建筑样式(对比参照分别为罗马的提图斯凯旋门、图拉真记功柱),总体风格几乎如出一辙;而军功庙甚至直接照搬了古希腊围廊式庙宇的形制。以上建筑从结构、形制、布局、细部雕塑等来看,并无实质性的创新(唯一的区别是罗马的凯旋门采用了砼的工艺)。那回到开头的定义,既然是“抄袭”了古罗马或古希腊的建筑,又为何强调兴起于“拿破仑帝国”时期?这种风格应源自于古罗马帝国甚至更早才对。

塞维鲁凯旋门,为了纪念古罗马时期塞维鲁皇帝和他的两个儿子在194~199年间两次战胜波斯而建

君士坦丁凯旋门,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彻底战胜他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

莫斯科凯旋门,是记念沙俄把拿破仑赶回法国

顺便强提一下凯旋门,这类建筑比较特殊,其最早产生于古罗马时期,是由古罗马帝王为炫耀其侵略战争胜利而创造出的纪念性建筑物。罗马共和时期的凯旋门建造的并不多,而到了帝国时期,几乎每一次重大战役的胜利都要建立凯旋门,后为欧洲其他国家所沿用。所以,它是最为典型的帝国式风格,其为帝王穷兵黩武的象征,也标榜着统治者所谓千秋万载的不朽历史功绩。

那究竟什么是“帝国式风格”?早期首先体现的是纪念意义,即为统治者歌功颂德、记载功勋、彪炳史册;其次它是帝权的象征,刻意追求建筑的恢弘、庄严、肃穆与规整,采用咄咄逼人艺术力量使人产生压迫感,心生顶礼膜拜的冲动。而延伸至后期到近代,其艺术寓意表达有所变化,例如公认的苏联时期斯大林时代的帝国式风格,它表达的是“赞美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秩序”,彰显的是“共产主义的革命激情与荣耀”。

莫斯科国立大学,典型的斯大林帝国式建筑风格(斯大林时期的建筑风格之一)

帝国式建筑风格,并非按传统发展潮流或建筑方式的具体所指(例如古希腊、古罗马、罗曼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新古典主义等),它可以是一种或几种风格的融合。它普遍的基本形式或思维逻辑是,为强化个人或国家意志,彰显帝国的尊严与实力,运用夸张但不失严肃的艺术表达形式,造就强大的气场和威慑力,使人仰视,令人膜拜。这是一种极其另类、震撼的建筑风格,产生于不同阶段的历史时期,是意识形态的输出与表达,在建筑史上不应该被忽视。

01 古罗马帝国式风格

古罗马时期,其建筑承载并进一步发展了古希腊的风格,凭借高超娴熟的拱券结构、梁柱体系以及标志性的廊柱风格,在建筑石砌结构运用上独步天下。而至帝国强盛时期,出现了以纪念性广场、凯旋门等为代表的帝国风格建筑,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围绕仪式塑造空间的艺术,同时强调建筑的秩序感。

【提图斯凯旋门】是罗马帝国皇帝提图斯驾崩之后,由提图斯的弟弟兼继承者图密善于公元82年修筑,旨在纪念提图斯皇帝的历次军事胜利,包括公元70年对犹太民族的征战而建造。就是在这次战争之后,犹太人失去了家园,开始了长达2000多年的大流亡。是目前罗马城中最古老,也是仅存的三座凯旋门之一,另两座分别为塞维鲁凯旋门和君士坦丁凯旋门。

提图斯凯旋门

拱门细部仰视

拱门内壁浮雕,提图斯帝王凯旋而归的场景

拱门内壁浮雕,罗马军队摧毁耶路撒冷圣殿场景

其为单拱门之式,外部为白色大理石匀称严整、简练壮美。拱门内壁两侧的浮雕精美绝伦,雕塑史上堪称里程碑式作品,其中一幅生动刻画了胜利女神正指引着双轮的战车上的提图斯皇帝,并为他戴上胜利的花环;另一幅描绘了罗马军队对耶路撒冷著名的第二圣殿进行摧毁,并将圣殿中代表上帝荣光的七烛台抬走的画面。。

【图拉真广场】图拉真广场始建于公元107年,是为了纪念图拉真大帝远征罗马尼亚获胜而建。两所巨大的图书馆、两座宏伟的大会堂、至今还耸立在废墟上的图拉真胜利纪念柱和一排排雕像构成了当时全城最壮观的地区。

图拉真广场,紧邻威尼斯广场一侧

广场的形制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作多层次纵深布局。在近300米的深度里,布置了几进建筑物,室内外的空间交替,空间的纵横、大小、开阖、明暗交错。此外雕塑与建筑物交替有序,整体布局恢弘大气,彰显帝国风范。

图拉真凯旋柱,公元113年

图拉真柱上的精美浮雕,构成战争场面史诗级的长卷,令人叹为观止

著名的图拉真柱,由18块希腊产的大理石砌成高30米的圆柱,表面雕刻着达齐亚战争场面的宏大画卷,雕刻精美繁杂,仅各种人物就有2500多个。其气势恢弘、风格统一,如同一气呵成。

【威尼斯广场】这一处比较特殊,它紧靠图拉真广场,但不是古罗马帝国的产物且年代较晚,广场正面的主体建筑是为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纪念堂。它虽为新古典主义的近代建筑,但形制高大雄伟,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融合了经典的古罗马建筑元素。其作为意大利统一和独立的象征,依稀可见古罗马帝国之风范。

罗马威尼斯广场

威尼斯广场

【卡比托利欧广场】其坐落于罗马城最高耸的山丘之上,由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亲自操刀设计,历来被认为是罗马城的中心。站在卡比托利欧广场上的人们,很难不被罗马城雄浑而厚重的历史所震撼。其巧借较高的地势,规整严肃的轴对称布局,开阔的空间,围绕广场兴建的宏伟古典风格建筑群,再现了昔日帝国之恢弘。

卡比托利欧广场,站其上方俯视,莫不震撼于罗马古城历史的凝重

02 法国第一帝国拿破仑时期帝国式风格

纵观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虽短暂的11年(1804~1815年),但在19世纪的欧洲影响力甚大,鼎盛时期影响范围占据大半个欧洲。建筑艺术在此时期由古典主义基础上再次得到发展,这就是著名的拿破仑帝国风格,它非常强调帝权象征,在追求新古典主义的美感奢华的同时,还兼顾了古罗马时期的美学。

【巴黎雄狮凯旋门】这座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圆拱门,始建于1806年,为纪念拿破仑一世的帝国军队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击败俄、奥联军所取得胜利而建。其建于巴黎主城12条大街的中心,街道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所以,又被称为“星形广场”。

巴黎凯旋门

巴黎凯旋门浮雕

凯旋门拱门仰视

凯旋门墙身浮雕

凯旋门拱顶一侧浮雕

凯旋门顶部构造及浮雕细节

其虽以罗马帝国雄伟庄严的凯旋门为样板参考,但尺度规模更为宏大,结构风格更简洁,追求形象的雄伟、冷静和威严。整座建筑除了檐部、墙身和墙基以外,不做任何大的分划,不用柱子,连扶壁柱也被免去,整体简洁不失庄严,彰显了帝权的神圣与威慑力。

【巴黎旺多姆广场记功碑】同样是凯旋门的建筑目的,这是鉴于拿破仑威震欧洲,由法国元老院为其建立一座巨大记功碑。1810年,用法国军队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1250门大炮为原料,模仿罗马的图拉真记功柱修建。柱高44米,直径3.6米,柱身周围自上而下环绕着22道由32位艺术家制作的青铜浮雕,上面描绘着拿破仑的45个战役的事迹,柱座四周刻有战利品浮雕,柱角上装饰着雄鹰,顶上立有拿破仑一世铜像,头戴罗马皇帝的桂冠,一手拿着权杖,一手握着金球,显示其征服欧洲,称霸世界的雄心。

巴黎旺多姆广场凯旋柱

巴黎旺多姆广场凯旋柱

凯旋柱浮雕细节

【巴黎军功庙】现址为圣玛德莲教堂,是1799年,拿破仑下令废弃巴黎的抹大拉教堂,在原地修建的一座用于陈列战利品的纪念其军事功绩的庙宇。庙宇整体呈现的是围廊式古希腊神庙风格,三角门楣,26棵科林斯式巨柱,庄重而又肃穆。

巴黎军功庙,现址为圣玛德莲教堂

巴黎军功庙

军功庙围廊内部仰视

03 近代二战时期的帝国式风格

近代此类风格的兴起以意识形态输出为前提,尤以苏联时期为甚(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帝国式风格追求应该更为狂热,例如30年代后期德国柏林的规划,由于战争的爆发而未及实施)。而建筑史上公认形成于斯大林时期(1933~1945年),为斯大林式建筑的重要代表风格之一。在斯大林时期,苏维埃的建筑师从新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与帝国风格中汲取元素,来表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建筑风格,结果大量像生日蛋糕一样的建筑开始泛滥。

二战期间德国柏林的规划模型,两条长8公里、宽120米的中轴,充满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布满中轴两侧。

二战期间的柏林规划模型,让人瞠目结舌的极具古典元素的宏伟建筑群

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暂时地打断之后,斯大林建筑在1940年代晚期与1950年代早期取得重大的进展。其代表建筑有全苏维埃博览中心、莫斯科七姐妹、华沙科学文化中心以及分布于社会主义集团阵营各大城市的高层公寓与办公楼。

莫斯科“七姐妹”

全俄展览中心

华沙科学与文化中心

以苏联唯一、体现社会主义理想社会秩序、彰显社会主义核心国家实力为出发点,苏联“红色建筑”应运而生。大气磅礴、恢弘肃穆的新古典主义+巴洛克+哥特式,让这一时期与西方功能至上、反对复古的现代建筑发展潮流截然相反。与其说是建筑潮流发展的差异,不如说是刻意与西方在意识形态上保持距离,“防止被西方腐朽堕落的思想意识所侵蚀”。

苏联卫国战争纪念雕塑

极富时代气息的苏联雕塑

与建筑相辅相成的,不得不提苏联时期的雕塑或建筑雕塑装饰,作为俄罗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苏联时期极具特色,不论是卫国战争纪念碑亦或是社会主义建设纪念性雕塑,都具有红色的浓厚时代气息。《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1937年)所呈现的精神面貌,是一代人难忘而又珍贵的回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不锈钢雕塑,也是第一个运用建筑工程学手段建造的巨型雕塑,代表着苏联战前的雕塑艺术的顶峰。

《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1937年),这个场面太熟悉了,一个时代的美好回忆

《祖国母亲在召唤》(俄罗斯伏尔加格勒,为纪念二战期间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20周年而建,1963)

《祖国母亲在召唤》(1963年),以纪念二战期间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20周年而建,纪念碑高85米,“母亲”右手举长33米的利剑,左手呈现召唤姿势,昂首挺胸,振臂高呼,指引英勇的红军奋勇杀敌,气势恢宏。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旋而产生一种强大无形的力量,让到访之人心中瞬间腾起拳拳的爱国之焰与一往无前的精神信念。

04 现代的帝国式风格

搜集资料过程,居然发现数年前有一篇《中国国学中心:中华现代帝国式建筑的崛起》一文,颇令人惊讶,惊讶于作者毫不避讳地对其概念的解构与引申。“它集合了几种类型的帝国式的欲望与审美构造,虽然体量没有那么巨大,但仍给人强大的压迫感。在它面前,你没有对话的权力,只有服从和膜拜的份,你的思考和反思被吞噬。你想提出一些批判,但它仍像一个巨大的怪兽,想把你吞进去一探究竟,它规训了你的行动力,它勾起了你并不想呈现出的对庞大空间贪婪的本性。”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中国历史研究院(原国学中心)

这里仅作引用参考,不作进一步引申分析。读者可以从以下例举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国历史研究院(原国学中心)、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由中央总馆、西安分馆、杭州分馆、广州分馆组成)等建筑去理解这新名词“中华现代帝国式建筑”概念。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中央总馆

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

西安分馆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

广州分馆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

杭州分馆

学术观点对现象级建筑基本形式逻辑的分析,应该百花齐放,所谓仁者见仁;对于建筑艺术形式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要勇于尝试;“中国元素”应用于建筑,不必拘谨于传统复古元素的生搬移植。既要现代化,强调功能与实用,又要做到区别于西方的与众不同,有时真的很为难。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